毛宗万/夏炜团队: 金属有机化合物从生物分子靶向到动态过程干预的抗肿瘤策略综述发表于Chem. Soc. Rev.

发布人:陈昱昀 责任审核人:冯双

 

以铂类药物为代表的金属配合物在癌症化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金属配合物的重要组成,金属有机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生物学性质和发光性能成为新一代金属药物开发的重点。近年来,本课题组对金属有机抗肿瘤药物的生物分子动态干预(相分离、甲基化和磷酸化等)、金属稳态调控(铁稳态、锌稳态等)和细胞死亡诱导(自噬、铁死亡、焦亡和免疫原性死亡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研究工作。

基于以上成果并结合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本课题组从作用机理出发,分别从靶向生物分子干预肿瘤稳态诱导细胞死亡三个方面对抗肿瘤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系统总结(图1),并对该类化合物的设计理念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1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理概括。

对于肿瘤细胞中过表达的生物因子(如受体、转运载体、酶、蛋白和核酸等),金属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金属中心配位、特定官能团引入和金属与配体间的协同作用实现对肿瘤相关生物分子的特异性靶向。一旦这些生物靶点功能受到影响,与之相关的下游通路会遭到破坏,相应的肿瘤稳态将会失衡。这些稳态主要包括能量稳态、氧化还原稳态、金属稳态、免疫稳态和聚集稳态等。最终,当这些稳态中的一个或多个无法维持正常平衡,肿瘤细胞将会以凋亡、副凋亡、自噬、胀亡、坏死、坏死性凋亡、铁死亡、焦亡和免疫原性死亡(ICD)等形式走向死亡(图2)。针对以上三个方面,本课题组系统总结了1)代表性生物靶向分子和相应金属中心及靶向官能团;2)与肿瘤稳态密切相关的生物过程、关键调节因子和通路;以及3)目前所报道的金属有机化合物能够引发的九种死亡方式的形态学和化学生物学特征,为抗肿瘤机制的研究和高效金属药物的合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

图2 金属有机化合物能够引起的九种细胞死亡方式及相应特点。

该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IF = 60.6),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博士后彭锟和特聘副研究员郑越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毛宗万教授、夏炜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优青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区域联合基金项目)的资助。

 

文章信息:

Kun Peng, Yue Zheng, Wei Xia, Zong-Wan Mao, Organometallic anti-tumor agents: targeting from biomolecules to dynamic bioprocesses. Chem. Soc. Rev., 2023, 52, 2790-2832.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2CS0075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