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院珠海校区迎新纪实报道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又是一年高考结束时,又是一批中大新生入校时。

对于我们这群刚刚跨入大二的学生来说,迎新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一、提前成立迎新组委会,做好迎新筹备工作
2006年6月30日,06级迎新组委会成立会议在学工办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由05级辅导员刘洁予老师主持,06级辅导员关文彦老师,团总支副书记刘岩,学生会主席刘伯函以及各部门副部级以上成员出席了会议。
1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成立迎新组委会,以统筹组织各种迎新事宜。组委会共分为秘书,外联,宣传,编辑,调查,后勤,摄影7个小组,分别负责迎新人员的整体安排,迎新工作经费的筹集,海报横幅的设计,迎新手册的编辑,新生调查表的制作,迎新后勤的安排,摄影摄像等工作。团总支和学生会的成员在此次会议上也形成了良好的沟通互动,各项工作在组委会各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也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迎新手册》,献给新生的体贴和温情
《迎新手册》是献给初入大学的师弟师妹的一份小小礼物,也期待其能在师弟妹们面对陌生的大学生活时带来一点点帮助,在离开家人的呵护时能感受到化院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

《手册》稿件筛选严格。首页“新生寄语”表达了06级辅导员关文彦老师对新生的殷殷期盼和无微关怀。“走进化院”栏展示了化院的风采。“梦圆大学”和“择其善者而从之”选取了05级师兄姐们的优秀作品。其中有他们在初进大学时的迷茫与困惑,也有面对未来时的规划,回首大一的总结。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真实走过的痕迹。“生活指南”则从各细节方面体现了我们化院大家庭的温暖。
2 3

《手册》的编辑时间正值假期,多名组委会的成员留守学校努力定下初稿。到了七月下旬,小编们归家,遍布南北的各位兄弟姐妹则依靠互联网在家里继续改进完善,冀希望于能拿出大家都满意的作品。

送走了04级的师兄姐,迎来了06级的师弟妹。自己当了师兄姐,才能真实地感受到当初师兄姐的热忱与关怀爱护是多么的珍贵和不易。中大文化的代代传承,若海薪火的生生不息,就是这样演绎流传。正是怀有着传薪者的崇高使命感,我们来对待迎新工作的每一大小事才更认真,更热忱,更细致。若师弟妹们能从我们的《手册》里获益少许,感受到我们的拳拳关怀,则是小编们最大的快慰了。
  
  
三、召开网络汇报会,对前期迎新工作进行小总结
自6月30日成立迎新组委会以来,在院领导和学院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有效领导下,迎新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此时,迎新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4

8月1日晚8点,在05级辅导员刘洁予老师和06级辅导员关文彦老师的指导下,在团总支副书记刘岩和学生会主席刘伯函同学的参与领导下,学院召开了迎新组委会网络会议。会议中对一个月以来迎新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迎新手册、宣传品、新生调查表的制作,志愿者的召集和人员的安排,外联小组的工作,后勤小组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并明确监督下一轮的工作。

网络的作用本来就是加强大家之间的交流,而不是大家浪费时间的工具。习惯于上网聊天的大家,在网络上谈论起工作来也是头头是道。每个小组按照顺序来汇报工作的时候,大家也都积极地献计献策。近两个小时的网络会议,使大家对我们的迎新工作有了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在大家相互的问候告别后,迎新委员会网络会议圆满结束。

  
四、火热的八月,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迎新手册》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新手册内》的后期协调、重审、排版主要由编辑部的四位小编于大江南北全国四地在网络上交换意见、完成审阅。面对各成一种风格的内容,要在尊重和保持原编辑的前提下,和谐视感、统一成册也是不易的。仅就字体的大小统一就做了足足一个昼夜时间。彩色图片的插入转化、文章内容的多寡取舍、段落衔接的和谐流畅、版面位置的上下排放等等,都是后期制作的棘手问题。手册页数也是由最初的37页精简至定稿后的24页,虽然每一页都是几位小编精心编排的,但要做到精益求精,“汗水”也是需要取舍的。
当然,春华秋实。我们暑期的辛劳化作了大一师弟师妹们手中的温馨和帮助,这也就足够了。

迎新横幅等媒体宣传新鲜出炉
《迎新手册》的封面、封底、插页设计和横幅、海报的设计均由宣传小组负责。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参与了《迎新手册》的制作,大家都为保证手册的质量而献计献策,放假回家的时间到了,但是大家都本着工作第一的态度而继续留在学校工作,反复就手册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最终加班加点准时完成了工作。海报横幅主要由宣传小组的苗磊和黄健明负责,周燕雪和蒋景行也为能顺利完成工作而坚持提出积极的修改意见。所有宣传品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宣传小组成员同努力,也离不开迎新组委会其他成员的大力支持。其实,我们并不觉得辛苦,在我们心里,为新生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5

  外联事宜有条不紊积极进行
这次迎新,外联小组得到了商家的大力支持,虽然在赞助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小曲折,但总体还是比较顺利。很多人认为,要做好外联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口才。口才当然重要,不过,自信、诚实、稳健的工作作风更显重要,因为商家们都是久经商场的老手,要从他们手里取得赞助,单靠小聪明是远远不够的。

终于,此次迎新外联工作顺利完成。经过外联小组的各位同学的努力,我们的成果颇丰:450本迎新手册、近2000元的迎新晚会资金、500元的后勤资金、手提袋水杯等后勤物品……

以上的这些有力的保证了迎新工作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而这些,都要感谢外联小组的各位同学的辛勤劳动。

  
五、精心布置新生宿舍,带给新生归属感
迎新日渐临近,新生宿舍的布置工作也井然有序地开始了。两个气球、一条礼带,看起来朴素大方,再配上一二句对师弟师妹们的祝福语,轻轻地贴在宿舍门上,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小小的细节,体现着薪火相传的感情。
6

30日晚上,后勤小组以及组委会的一些热心的同学来到新生宿舍,开始了布置宿舍的工作。为了能够让各位师弟师妹们感受到来自师兄师姐们的亲切关怀,后勤小组的同学放弃了打印的计划,连夜加班加点手写了100余张包含情义的祝福纸条。而就是这些,使我们的新生一来到宿舍,就能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同时,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7

  
六、迎新进行时
——温馨的气氛,热闹的气氛,展示师生情谊

1.广角镜
随着新生报到日期的到来,化院迎新工作在迎新委员会的组织下亦井然有序地展开了。8月30日,迎新组委会人员一早就赶至迎新现场布置场地,为第二天的正式迎新做好充分准备。此前,各个工作人员职责更是早已安排妥当,以便工作顺利展开。
8 9

8月31日,随着第一个化院新生的到来,迎新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各个专业负责人安排妥当,签到、电子注册、盖章、领取银行卡、体检、送往宿舍……匆匆而来的新生,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引领下,一步一步高效地完成了必备的程序。院党小组的认真准备的咨询处,后勤组的一杯白开水,院系领导及辅导员的亲临指导,无不让人感到温馨。新生在这天上午及下午来了一拨又一拨,工作人员迎来送往,好不繁忙。新生陪同人员有的不仅有爸爸妈妈,更有爷爷奶奶的,所以我们面对的就不仅是新生初来乍到的新奇感,更有家长们的种种疑虑,不过,这一切都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都一一解决了。交接班也同样有条不紊地。有很多家长亦对我们工作有较高的评价。这给了迎新组委会很大鼓舞。
10 11

时至31号傍晚,新生约有80%已报到。当然,工作依然按部就班,亦又已报到的新生回来咨询,我们均一一耐心解答。9月1号,迎新工作人员的宗旨便是坚持等到最后一名化院人的到来,各个专业有的人为了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还始终不肯下班,还真有等到“历史性一刻”的人呢!

1号晚,迎新工作圆满谢幕。全院师生都为迎来了新一届的学生而兴奋不已。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05及06级学生都能共创化院新辉煌

2.放大镜
迎新场面着实宏大,热闹非凡,但在那不起眼的楼梯上,透过攒动的人群,却有着另一道风景。

一段仅十几阶的楼梯,只消几秒钟就能匆匆走过,但此时却坐着近十位家长,虽是清晨却难掩他们的旅途疲惫,不过沉重的身体总算得以小憩,可是从他们的眼神中依然可以感到那种对孩子即将独立的期盼和不安。在这段楼梯周围无不是或倚栏等待中的家长、或四处奔忙的父母,但那种浓浓的亲情却是都一样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雏鹰展翅翱翔时,勿忘母鹰养育恩。


3.聚焦镜
大学贫困生的问题一直是全社会所关注的,这个问题在我们学院同样也是领导所高度重视的。在今年的迎新工作中,学院党委副书记孔晓慧老师专程从广州来到珠海领导学院的迎新工作,并重点负责贫困生贷款和缓交学费的事宜。
12

06级材料化学专业的新生刘诚,家庭状况十分困难。但是凭借坚强的意志,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当孔老师得知他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缴纳学杂费等费用的时候,马上帮助他办理了缓交学费的手续,并拿出400元钱帮助他缴纳了杂费。相信,在院系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我们的各位贫困生同学,一定可以顺利地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

4.摄影镜
就在迎新工作进入到高潮时,9月1日晚,黄达人校长一行亲自来到了珠海校区,并特地来到了我们化院的新生宿舍进行视察和慰问。

当晚,黄校长先后走访了荔园八号的多间宿舍。当黄校长来到荔园八号209宿舍的时候,和06级材料化学专业的几位同学进行了亲切的交谈。黄校长询问了各位新生的住宿情况,对气候的适应,并和其中的一位同学聊起了篮球方面的问题,场面十分温馨轻松。对于贫困生的问题,黄校长也是十分关注,详细询问了本宿舍贫困生的家庭以及学习情况。

在这期间,黄校长同时对于我们化学院的迎新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院团总支学生会的学生干部也给予充分的鼓励。

黄达人校长的到来是对我们此次迎新工作的极大鼓励与支持。可以说,黄校长一行为我院的迎新工作添上了精彩的一个亮点!

5.透视镜
06新生简介:今年录取到化学院的新生共有413名,其中来自省外的共有169名,省内的有244名,共有中共党员23名,男女比例为3:1;录取分数线创下化学院历年来新高,其中高分子专业在广东的录取最高分为800分以上,各专业平均录取分数线在七百分以上。

  
尾声
迎新的工作已经接近了尾声,但是同学们的热情仍然高涨。在接下来的军训中,我们迎新组委会仍然会恪尽职守,站好最后一班岗,使迎新工作圆满结束。
迎新,一路走来,是一种锻炼,使我们收获了很多的经验;
迎新,一路走来,也是一种责任,因为这是我们师兄师姐应尽的义务;
迎新,一路走来,更是一种传承,它是中大化院人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
相信,在校、院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迎新工作一定会善始善终,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迎新,一路走来,带走一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