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情永旧-记六六届毕业四十周年纪念活动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1018号上午,化学系六六届的校友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纷纷赶到丰盛堂A106室,参加毕业四十周年聚会。

       绵绵学子情,悠悠四十载!当年腼腆的少女,健壮的小伙,现在都已银丝缕缕;往日严肃的脸孔,如今已换上了慈祥的鹤发童颜。

       在简单而隆重的见面会上,学院党委黄乐览书记首先代表学院党政领导和全院师生员工,对校友们回母校参加毕业40周年聚会,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学长们多年来对母校的关注和支持!他通过列举系列数据,包括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 2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教学、科研成果的获得,以及办学条件的改善等等许多令人振奋的成绩,向我们的老校友们扼要介绍了在过去十年间,化学院通过在科研、教育、学科建设和党政管理等工作方面的不懈努力而获得的显赫成就。面对这位年轻的后辈,我们的老学长表现得非常尊敬,目光中充满了欣慰和赞许,尤其当提及在党政领导的带领以及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院近年获得了多种荣誉称号时,会场内不时掌声雷动。

       随后,此次学生聚会总策划人温捷贞同志也代表校友们作了一番演讲。他说,尽管生长在那个动荡的岁月,经受过命运的捉弄,但是他们是幸运的。今天他是带着满满的三份情来到聚会现场的。首先是同学之间剪不断割不舍的友谊之情,正是这份情,这一群来自全国乃至世界不同地方的,奋斗在社会不同岗位的学友们才能再次聚首一堂;然后是对恩师的感恩之情,因为如果没有老师的无私传授和严格教导,他们的人生只是一片空白,更谈不上奉献;接着就是对党、人民、祖国的感激之情,是他们开拓了一条学习之路,是他们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给予了他们在改革狂潮中挥洒血汗的机会。最后,他祝愿母校桃李满天下,作育英才,报效祖国,祝愿校友们身体健康,并以一幅对联结束讲话:“四十五年深情弥笃,六十多岁风情依然。”

       见面会接近尾声时,在校友们的盛情邀请下,知名老教师施开良教授也上台来了。他的诙谐幽默马上赢来了在场观众的片片掌声。他主要针对我们日后的教育教鞭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如今,教学环境改善了,教学设备改进了,无疑是教育上的先进体现,是值得肯定的。但如何真正利用个中裨益就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在国家提出要创建创新型国家,我们就要培养创新性人才。据统计,2005年我国科技人员有3200万人,其中创新性人员有105万人,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这些人就是我国21世纪知识型经济的推动力。高校要合理利用资源,发挥优势,为祖国输送后备力量。他还说,过去的老一辈只是服务型人才,老旧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制约的瓶颈,现在是思考如何改革的时候了。话虽简单,但是却充分体现了老一辈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坚定不移的忠诚和热诚,以及对中国下一代的关怀与激励。

       见面会结束后,校友们三三两两地簇拥着走出了丰盛堂,在闪光灯下再次与母校留下了精彩的瞬间。

 

 

 

                            (院宣传小组卢丝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