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锵院士讣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教育家,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教授、博士生导师苏锵院士,因病于2017年2月17日4时50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
苏锵院士1931年6月出生于广州,1948-1950年就读于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化学工程系,1950-195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1952年院系调整至清华大学化工系学习)。1952-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稀土研究工作,曾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稀土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转入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从事稀土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主任和终身名誉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副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第二届国际稀土光谱学术会议主席等。
苏锵院士长期从事稀土化学与物理的研究,为我国的稀土分离、稀土新材料创新与应用和性质变化规律的探索,以及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等做出突出贡献,是我国稀土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到60年代,先后指导建成了 提取钍、混合稀土以及钒的中间工厂。1958年在国内首次分离出除钪和钷以外的其它15个纯稀土,总结了稀土性质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几种类型和钇在镧系元素中位置变化,提出了工业提取铈的湿法空气氧化法和利用钇的位置变化来分离钇的化学原理和萃取方法。1970年后,较早地将稀土的分离化学、配位化学、萃取化学等溶液化学拓展到稀土材料化学和固体化学;组织和参加稀土激光、磁性和发光材料等稀土固体化学和变价稀土化学的基础研究,以及其研制、应用和推广工作;提出了采用可在空气下安全制备含二价铕、钐等低价稀土材料的离子不等价取代的新方法,研制出新型的掺稀土的长余辉材料和测量高能射线的固体剂量材料;提出了三价和四价镧系离子的光学电负性的计算方法。21世纪以来,致力于新型稀 土光电材料的探索,在发展环境友好半导体光源(白光LED和激光LD)、平板显示(PDP、FED和激光LD)及高能射线探测和上转换等领域的稀土发光材料方面均取得了突出进展。苏锵院士研究成果丰硕,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稀土化学》、院士科普书系科普读物《稀土元素——您身边的大家族》等,授权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数十件,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集体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重要奖项,2010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称号。
苏锵院士在科研领域辛勤耕耘的同时,始终把为祖国科学事业培育科教英才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他言传身教,鼓励年轻人不仅要“青出于蓝胜于蓝”,还要“帅出于师而优于师”,要有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他先后指导、培养了近百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其中大多数已成为科研、教学和企业界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苏锵院士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是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一生;是锐意创新、不懈开拓、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一生;是严以律己、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淡泊名利的一生。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无私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在我国稀土科学创新发展的史册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篇章。
深切哀悼苏锵院士!
苏锵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于2017年2月23日(星期四)下午 15:00 在广州市殡仪馆白云厅举行。 发唁电、唁函、送花圈的单位、领导、同事和生前好友请与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苏锵院士治丧办公室联系。
联系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 135 号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丰盛堂A204
联系人与联系电话:李老师 84110919、13560403119
传真:020-84112245
邮编:510275
苏锵院士治丧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十日
附:
1. 参加苏锵院士遗体告别仪式的同志,请于2017年2月23日下午13:45在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西区教育超市门口或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门口乘车。
2. 2017年2月19日至2月24日期间,在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丰盛堂A102室设苏锵院士悼念室。师生、校友可以以献花等缅怀方式表达对苏院士的悼念。
3. 2017年2月20日起开通苏锵院士网上纪念馆。(http:/rememberSQ)
苏锵院士治丧委员会
主 任:陈春声、罗俊
副主任:李萍、朱熹平、马骏、计亮年、陈小明
委 员:颜光美、黎孟枫、国亚萍、李善民、余敏斌、 程焕文、杨清华、王雪华、陈望南、骆腾、 郑德涛、黄达人、李延保、许家瑞、陈险峰、 唐锐、古小红、 郭小聪、黄毅、栾天罡、 毛宗万、陈文波、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