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获奖者张献明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决定采访张献明博士时,才得知他现在山西师范大学任职。张献明的导师,我校化学院院长陈小明教授热心地给了我他的电话,才让这次采访得以顺利进行。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们对他只做了电话和邮件采访。在短暂的接触中,让我感受到了一位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学者的人格魅力,并被其深深打动。

1. 人物背景

  年仅32岁的张献明教授现为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院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他于1999年9月考入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师从陈小明教授,并于2002年6月获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系列含氮氧配体的功能配(聚)合物的水热合成、结构、性质和机理研究》于2004年9月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 谦逊为学

  谈起他的获奖论文,张教授非常谦逊但不无感慨,他说:“能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实属不易,因为全国每年有许多同行在努力工作,而且我认为许多人做的工作也非常不错,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是幸运的。其实这一荣誉并不仅仅属于我一个人,而应当归功于我所在的那个研究群体。首先是我的导师,还有我的同事和爱人,他们都给了我很多的支持。” 张教授接着说:“我想,这样的起点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高起点会给人以很大的压力,也给人以很足的动力,我会以此为新的起跑线,一拼到底,力争向自己的导师看齐,争取不让母校因这个学生而感到没有光彩。” 这样朴实而真切的话语凝聚了张教授自己多少的感慨,这恐怕也是每一个中大学子的共同心声吧!我在心中感慨:张教授,您哪里知道,有您这样优秀的学生,中大已经以您为荣!

3. 眷恋母校

  提到即将度过80年华诞的中大,远在山西的张教授满怀深情地说:“中大是让我感激一生也铭记一生的地方,那里有我无比尊敬与爱戴的老师,还有令我难以忘怀的化学实验室。在中大,我不仅获得了知识,得到了荣誉,更重要的是让我学到了:做人要正派,做学问要勤奋,这成为我的人生准则。” 作为一名学者,中大给张教授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他说:“中大是一个非常适合学者生存的地方,不但那些如茵的草坪和高大的树木让我为之陶醉,对于学者,最重要的还是中大的学术氛围非常好。我所在的实验室,气氛既严格谨慎又宽松民主,师生间的交流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题外的话语,但学生并不会因此而感到枯燥。对于我来说,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实验室看一看自己的实验成果,若出来一个晶体,我的心情会非常愉快;假若是在测晶体过程中,我就会整天呆在单晶衍射仪旁,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乐趣。”

4.怀念恩师

  提起在中大的生活,张教授更不会忘记他敬爱的陈老师,他用感人至深的语言写道:“做学生时知道导师辛苦,但如何辛苦却很不具体。等到自己也做了导师,才深切地明白其中的不易。导师是学生的镜子,他们会看着你的一言一行。想起陈小明导师当时每日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泡在实验室的情形时,真是感慨不已。他以他的行为告知了我们该如何做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样吧。”是啊,当年在陈先生门下接受教导、刻苦为学的情景还在眼前,转眼间张教授自己也成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导师,开始了一轮新的学术和为师的传承。中大80年的风雨历程中,有多少个这样的故事啊! 在采访结束时,张教授还强调说写完的采访稿一定要让他过目,他不希望自己的成就被夸饰。读着张教授对母校与恩师满怀深情的信,那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是他做人与治学的严谨认真的精神。 (雷淑叶) 摘自:《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校报》(新)第83期(2004年11月8日出版) 学生增刊·中大学子(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