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六平教授在学院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关于当前本科化学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几点认识
陈六平(教授,博士,博导)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教育部的组织和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各学科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如在专业拓展、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教学体系设计与优化、实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精品教材出版、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成绩,特别是在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方面逐渐突破了原苏联模式和框架,“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淡化专业”等类似观点获得普遍认同。1999年以来,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本科教育大众化则成了当今社会教育界的主流声音之一。针对本科化学教育教学改革,近20年中在各类期刊上发表了数千篇研究论文或教改经验,近期对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等也进行了广泛探讨。然而,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培养高素质化学创新人才,是高校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不可懈怠的艰巨任务。
一、本科化学教育若干主要问题 在本科教育大众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等思想的指导下,近五年来各校对化学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普遍压缩了总学时,在低年级增加了人文选修课、通选课或平台课,学生选修专业课的自由度大为增加,这些措施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然而,在当前我过高校建设过程中,作为主题和基础的本科教育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本科化学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生产(工程)实践、教学运行等方面,我认为目前国内高校本科化学专业教育存在诸多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数理基础教育弱化:在教学计划中开设的高等数学一般为9-10个学分,其教学内容不涉及线性代数和数理统计等,而后者的知识对于学习其他化学课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普通物理为5-8个学分,普通物理实验为2-3个学分。在高年级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和研究生教育阶段,许多老师常常抱怨其学生的数理基础太差,其原因就是他们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比较薄弱,这对他们的后续发展十分不利。
2、工程基础教育弱化:在综合性大学的化学专业教育中,工程基础教育普遍被忽视,其教学正在进一步弱化。目前开设的工程教育课程有:必修课——化工基础(3个学分)和化工实验(1个学分),选修课——化工制图(2个学分)。受教学时数的限制,有些非常重要、且为最基本的内容都无法讲授,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上述课程。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工程基础太差,所学化学原理和知识与化工生产实际脱节,不具备初步的应用开发能力。
3、生产(工程)实践环节淡化:生产或工程实践环节普遍不受重视,安排的生产实习课为1个学分,组织学生到几个工厂参观,走马观花。这一教学环节正流于形式。对此,学生反映颇多,认为在生产实习课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4、主干基础课程教学弱化:化学专业主干基础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设置缺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应有梯度,其教学逐渐弱化。受教学时数的限制,习题课大都被取消。对于化学原理和知识与生产实际、工程应用的结合,老师讲得少,多为讲原理而讲原理,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常常问:“那些抽象的公式、枯燥的原理有什么用呢?”。事实上,习题课和探索研究性学习通过应用实例的分析和专题讨论,学生才能学会原理和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逐步培养他们的智力技巧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习惯。
5、教学运行过程弱化:不少老师在讲课中“避重就轻,避繁就简,避难就易”,滥用多媒体技术,老师动鼠标,学生看电影,教学信息量虽大,但教学效果甚差。其后果之一,就是学生考试越来越简单化,学生的基础和专业素质都不理想。 在当前化学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运行模式下培养的本科生,其所具备的基础和素质与研究生教育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与顶尖级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相适应,与研究型大学建设、争创国际知名学校的目标不相适应。
二、关于本科化学教学工作的几点认识
1、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性 牢固和扎实的地基是建设高楼大厦的前提。优质本科教育不仅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大量人才。教学是教育的具体化,因而本科教学工作是高校的基础,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勇于承担、积极做好的工作。 本科教育大众化,但教学决不能简单化。我院拥有化学人才培养基地,这不仅是一种标志,更多的意味着一种责任,那就是当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本科化学人才,为实现培养顶尖级化学大师的目标提供基础知识广博、实验技能超强、思维活跃的高素质本科生。
2、本科教学工作任务繁重 本科教学涉及理论课、实验课和科研训练等环节,尤其是后两个教学环节复杂而繁琐。以实验教学为例,它涉及到学生分组、实验准备、实验指导、补做实验、实验室开放、实验考核等等,参与指导同一门实验课的教师和研究生达数十人,有一步没有把握好,都将影响教学质量。其中,实验课程负责人和实验室主任责任重大,必须做好组织管理和教学运行及监控工作,而参与指导实验的每一位教师当主动、积极地配合实验室安排,认真、负责地做好具体的实验指导工作。 细节决定成败。每一堂课,每一个实验,每一位教师,都做实、做细、做全、做优,那么本科教学才能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3、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教师的举止、教师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负责精神、教师的人生理念,这些无疑时刻影响着学生。学生在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都在看教师。“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用“心”教学,认真教学,引导学生向学,帮助学生成长,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4、今天的付出,明天的收获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本科生也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老师们今天的付出,当是明天的收获,学校和国家的收获。